全国劳动模范王清红。安宁公交有限公司供图
“亲爱的家人们,进入冬季早晚温度低,注意保暖。行车中坚决做到五不两确保……”2020年12月3日上午7点多,王清红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督导的“心连心督导群”里发布温馨提示,提醒驾驶员们文明驾驶,做好疫情防控。
作为一名“60后”,王清红一步步从驾驶员、安全科科长,走到安宁公交有限公司总经理,再到全国劳动模范。一路走来,她始终坚守办好人民满意的公交体系的初心,不断探索和寻求公交发展的新路子。“获评此次全国劳动模范,对我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王清红说。
两次下岗 成就“公交梦”
1990年,安宁工交局常安塑料编织袋厂关停,就职该厂的王清红首次成为下岗工人。同年7月,王清红入职安宁旅游公司,成为一名客车驾驶员。由于当时安宁本地有多家客运公司,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市场经营秩序紊乱,1994年,安宁旅游公司入不敷出、经营困难,最终只能关停,王清红再次成为下岗工人。
短短4年时间,她先后经历了两次下岗,这对当时32岁的王清红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尽管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抗压能力强,但两次下岗对处在那个年纪的我来说,真的很茫然无措,完全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
失业一段时间后,王清红调整好自身状态,并决定重新寻找工作。在父亲的帮助下,1994年7月,王清红入职安宁工业交通局二车队做站务员。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王清红却十分珍惜这个工作。“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要好好干,绝不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自此以后,王清红坚持干好本职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边百姓的出行更便捷。
20多年来,她凭借自己对工作的热爱,不断寻找公交发展的出路,致力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公交路。“刚入行那几年,安宁市内有安宁二车队等5家公交公司共同经营,公交市场十分混乱,经常出现城里以及客流高峰期车多人多,而偏远一点的地方和客流低峰期时,乘客无车可乘。”王清红说。
为了打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王清红曾多次向安宁市委、市政府和行管部门提出“公交带动经济发展”的超前理念,希望组建便民、利民、惠民的安宁公交。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后,安宁市委、市政府牵头将安宁二车队等5家公司整合重组,于2001年9月,成立了安宁公交有限公司。
王清红的公交生涯在此正式开启。
实现城乡公交村村通
安宁公交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全公司仅有6台车3条线路,且面临内部行管权责不明晰、管理不规范和企业生存举步维艰等诸多问题。
为了规范公交管理秩序、实现有序经营,当时在安宁公交主管公交事务的王清红,白天做驾驶员,晚上做管理员,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最终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安宁公交发展的新路子。
在企业管理方面,王清红将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根植于员工心中,与时俱进地培养技能型、创新型爱岗敬业员工队伍;规范公司制度,明确权责,量化指标;以方便老百姓出行为原则,带队实地考察线路布局、科学设置站点,不断优化和调整公交线网;在帮扶协调方面,先后争取到养路费、车船税减免,公交购车贴息、IC卡推广等地方性财政补助,减轻了公司经营压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目前安宁公交已拥有公交车545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93辆,开发线路96条,多项指标都已超过“公交都市”的要求。其中,修建城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100%、百姓对公交的满意率98%、公交新能源化72.11%、公交出行分担率40%、万人拥有公交车14.93辆。安宁公交逐渐形成了“外联周边县(市),内通安宁主城、各乡镇有效覆盖行政村”的城际、城市、城乡、通村四级网络,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了“便捷、安全、低票价”的城乡公交村村通,实现村民从进城难到天天进城赶集的梦想。
一张张优秀的公交“答卷”,并未让王清红的“公交梦”就此止步。随着城乡公交融合发展的兴起,王清红带领安宁公交有关负责人,建设移动刷卡乘车、建立公交信息化,积极打造智慧公交;开通安宁至昆明机场、火车站、高铁站及主城公交线路,用不断提档升值和创新管理的理念,助推昆安同城发展。接下来,安宁公交将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致力打造智慧公交一体化产品和服务。(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 通讯员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