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 > 文化昆明

昆明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1-09-01 10:43   来源: 昆明文明网

回望过去五年,“诗”和“远方”在一个个场景中结合,全新的文旅画卷在春城徐徐展开。

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围绕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树立国际视野、站位国家格局、牢记省会城市担当,昆明文旅事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拥有文化和旅游资源2600处

昆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据《昆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显示,昆明拥有文化和旅游资源2600处,包括“中国春城”的康养气候、郑和故里和西南联大文化品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滇越铁路文化遗产以及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等特色鲜明的文旅资源。其中,世博园、民族村、石林、翠湖文化圈、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等大型文化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昆明还拥有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三重优势,便利的交通设施和优越的区位条件也为昆明文旅发展带来巨大“流量”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9年,是文旅融合深入推进的一年。同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机构改革的工作部署,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的相关机构职能与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机构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并加挂昆明市文物局牌子。按照“历史与现代并融、经济和文化并举、消费和旅游并进”的思路,市文化和旅游局抓紧研究制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专班及时研究起草《昆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全市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8亿人次,三年增长55%,其中入境游客接待量突破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500亿元,三年增长73%,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率达到20%;通过实施旅游精品景区建设行动、休闲度假产品建设行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行动、旅游市场整治行动等,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昆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构建文旅融合发展“四个圈”

文旅融合是大题目。“诗与远方”牵手,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昆明锚定文旅融合目标定位,在国际层面,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将昆明打造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在全国层面,持续提升新一线城市竞争力,加快“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的目标,打造全国性的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在全省层面,放大区位优势,继续发挥省内国民经济和文旅产业的龙头引领作用,打造全省文化和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的标杆示范。

在昆明构建的文旅融合发展“四个圈”中,包含巩固昆明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圈典范,重点围绕历史文化、花卉、文创、会展、城市休闲等方向发展;做强环滇池生态文化旅游圈龙头,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大型文旅项目建设,发展高端度假业态;提升大石阳九文化旅游度假圈热度,以大石林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阳宗海国家旅游度假区、宜良九乡风景区为核心载体,积极引入精品文艺演出、非遗展演、夜游业态等;打响红土地——轿子山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圈品牌,以轿子山景区和红土地风景区等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昆明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顺时应势,高质量编制好《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昆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打造培育文旅融合“新”项目、艺旅融合“雅”项目、体旅融合“动”项目、康旅融合“养”项目、花旅融合“美”项目、博旅融合“教”项目、展旅融合“展”项目,进一步提升昆明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质,切实推进文化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

发挥优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文化让旅游更“聚人气”、旅游让文化更“接地气”,已经在昆明不断得到印证。

2021年,昆明市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昆明打造了全省首个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昆明老街,建设了以翠湖博物馆群落、寻甸县凤龙湾旅游小镇孔雀书屋、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服务新地标,开发了“春城文化节”“红色革命旅游线路”等一大批文化节庆活动和文化旅游品牌,探索推进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从公共文化要素嵌入旅游景区、多元融合的新型公共服务空间等方面探索文旅融合新经验。

“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四马推车、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五华区南强街530米的街道并不长,却包含了不少老建筑,与周边的祥云街、金碧路、同仁街、宝善街等构成特有的老街巷群。2021年7月,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文物局发布公示,五华区南强街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为昆明市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再添助力。昆明市通过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提高区域文化遗产聚集度和发展博物馆业,翠湖片区近现代历史博物馆群建设基本成形,并对外免费开放,推出参观旅游线路4条;翠湖·讲武堂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1年7月,廉政主题庭院滇韵实验剧《钱南园》在位于昆明老街的马家大院上演,这是该剧在盐隆祠驻演之后辗转的第二站。在昆明,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可以从好评无数的众多庭院剧说起:《吴澄》《钱南园》《闻一多》等主旋律庭院剧不仅收获了观众和口碑,还“闯入”青年群体的文化世界,让游客“看上一场好戏”,带火了以“红色庭院剧”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庭院剧作为新锐力量不断崛起,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文旅新业态迸发强大活力

近年来,昆明重大项目建设成果颇丰,华侨城集团、蓝光集团等众多文旅巨头入驻昆明。随着昆明文旅业态融合取得积极进展,一批大型旅游综合体接连落地以及昆明温泉产业提质升级,逐步构建昆明度假康养旅游产业格局,呈现出“文旅融合发展、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项目花落满地”的发展态势。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昆明文旅行业带来不小冲击,但在一系列有力举措的实施和推动下,2020年,昆明市累计接待游客13641.36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3.17%,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900.5745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9.53%。如今,文化旅游已成为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风口,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形势下,游客的心理、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旅游企业的经营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昆明市推出寻甸凤龙湾小镇等一批新景区,创新假日旅游市场;把石林、九乡、轿子山、东川红土地等景区资源融合,策划推出“到昆明不得不玩的12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春城文化节”“海鸥文化节”“盘龙江艺术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打造具有“昆明味道”的节日氛围;公园1903、南强街集市等旅游综合体推出各具特色的夜间集市活动,给市民和游客带来“历史与现代并融、经济和文化并举、消费和旅游并进”的体验和感受。

接下来,昆明市将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通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智能+”为助推,以加快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市场互动、互为支持、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新模式,全面迸发文化旅游新活力,进一步推动昆明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昆明日报 记者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