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昆明五华区活跃着一群“虹山大妈”

2022-06-16 15:07   来源: 昆明文明网

去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昆明市榜上有名。五华区虹山中路社区,一支特殊的8人志愿者队也为之付出了不少,他们的年龄加起来足有558岁。这支平均岁数约为69岁的队伍,被街坊们亲切称为“虹山大妈”。

平均年龄69岁的“虹山大妈” 夏苇 摄

“虹山大妈”由社区里退休老年人志愿组成

虹山大妈的前身是虹山中路居家养老志愿者队,同时还身兼数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愿者、社区网格志愿者等,最初成立于2012年,由社区里退休老年人志愿组成。

队伍共有8名老人,最大的83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69岁。分别是66岁的郑萍萍、74岁的丁玲、83岁史琼华、62岁的普志华、77岁的杨志珍和63岁的杨志红姐妹。虽然被叫为虹山大妈,但队伍中却有两名男性队员,他们是72岁的黄正国和61岁的杨洪。

“因为北京那边有‘朝阳大妈’,他们也是为社区义务做好事,还协助破了案,慢慢地,我们就被街坊领居们学着北京叫起了‘虹山大妈’。”郑萍萍说。

巡街、帮忙老人、照看小孩,大妈们全年无休

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大妈们的情况,他们带着红袖套绕着小区巡逻,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4点到5点,每天如此,全年无休。同时他们还时刻防范着可疑人员、帮扶照顾老人、看管小孩。

丁玲说,他们只要发现经常出门的老朋友缺席了小花园,就主动上门查看情况。看到社区里的老人行动不便的都上前搀扶、帮忙提菜。“我们能做多少算多少,只要看得见的都去帮。实在行动不便或者肢体残疾的老人,更要去扶。”杨志珍说,他们还照顾过一个82岁的盲人老人,帮他买药,买回来后还教着吃,夜里打电话来,都及时接听。

因为辖区面积大,住户多,社区人手不够,大妈们就成了社区民情民意的收集者和反馈者,是社区的好帮手。社区工作人员也担心大妈们的身体健康,从不增加任何压力给大妈们,并且尽可能协助大妈们的各项工作。

两把钥匙与三个家庭

“晏奶奶,能不能认出我是哪个?”

“认得呢!”

“我是哪个?”

“栋……”

“栋哪样?”

“你是栋长。”

和郑萍萍说话的是她家楼下的现年101岁的晏桂芬,而在进到晏奶奶家之前,还经历了一个小插曲。

10分钟前,郑萍萍敲响了晏奶奶家的门,由于老人耳朵不好,郑萍萍便边敲边喊,两分钟都无人应答,她的脸色有些凝重,马上打电话给晏奶奶的儿子,儿子说他才出门两三个小时,还在医院看病。

“晏奶奶家儿子这几天受伤了要去医院,现在只有老人在家,她行动不便,我的上去拿钥匙开门看看。”原来,郑萍萍保管着晏奶奶家的一把钥匙,以便她的家人不在时及时进出照顾。下来时,她的手里还带着满满一大包营养品。

2016年,因辛勤付出照顾邻里老人,义务担任楼长,郑萍萍被评为“云南好人”。二楼还有一户聋哑人夫妇,之前也是郑萍萍义务照顾,夫妇的女儿由于工作点较远,女儿也把家的钥匙也托付给了她。“过节的时候,我们家都会多做点菜,红烧肉啊、八宝饭啊都直接送到楼下老人桌上。”郑萍萍说。

楼栋长、非遗传承人,三代人接力做好事

当说起自己母亲何瑜冰,郑萍萍满眼是光。她说母亲担任楼栋长多年,随着年龄的增大,郑萍萍接下了母亲的班。2008年,80多岁的母亲入选了当年的“昆明好人”,母亲还尽可能在楼里义务打扫卫生、照顾楼下老人。

母亲的剪纸手艺精湛,多年来有上千人前来学艺、参观,最小的学者仅6岁。2020年还被授予了“昆明市五华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同时,郑萍萍还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虹山大妈”的编外人员。“这里有好多老人,他们经常操作不来手机、电视,我也不太懂,就让儿子上门帮忙处理,久而久之就做开了。”有一次,郑萍萍楼下101的住户反映电视无法播放节目,郑萍萍就让儿子上门查看情况,发现是老人家电视欠费了,便主动去营业厅帮忙交费,回来后发现电视信号不稳定,又帮着老人家设置调整到能正常播放节目才离开。

老年人也可以帮助老年人

83岁的史琼华是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却是队伍中最有满活力的一个人,满头银丝,一身红装的她精神矍铄。她曾在社区居委会工作过,后来志愿加入了虹山大妈队,其他人都说她是个“老热心肠”,特别爱管小事情。除了每天的例行巡逻,她只要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烟头都会上前理论,年轻人一般都马上改正。“我相信年轻人都还是讲道理的,虽然他们总是故意或者无意做些事情,但只要我看见,我都会‘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她说。

“有一次,我们看到有个老人艰难地提菜走回家,史奶奶就马上上前搀扶,我们聊着聊着发现老人生活困难,史奶奶当即就掏出100块塞到老人手里。她自己岁数都不小了,手里也没有多宽裕,但是她还要去帮其他老人,甚至我们几个人之间出去买菜时谁脚疼了,史奶奶都会来帮忙。”一旁的杨志珍奶奶说。

退休后,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就加入了“虹山大妈”队伍的丁奶奶介绍道,虹山中路小区里小坡多,树也高。“孩子们放学后喜欢打架、爬树、上蹿下跳,很危险,我都会组织他们一起做作业,等家长回来。他们有时候很调皮,但我从来不吼他们,都是和他们讲道理,他们都很聪明,慢慢的就基本都听我的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远比其他方式都有效。”丁奶奶说,她家隔壁还有一户离异家庭,孩子逆反情绪很严重,和父亲关系紧张,她多次出面协调,才缓和了一家人的气氛。

理解年轻人:他们也不容易

据了解,虹山中路附近约有80多栋住宅共160多个单元,小区是开放式老小区,原住民、租户、老年人、年轻人十分复杂,小区内部道路也是纵横交错。

“小区里经常有快递员、外卖员骑车进来,绕来绕去,又是打电话又是导航,找不到人,急得直挠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主动给他们指指路,年轻人们现在也挺不容易,听说东西送晚了还要被打差评、扣钱,所以我们都会帮他忙,帮完他们都是一个劲的说谢谢。还有几个经常过来的外卖员和我们说,你们社区真是他们跑过的人最好、最温暖的一个社区。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都要相互关爱。”丁奶奶说。

69岁的队伍也期待着后继有人

2012年到现在,整个“虹山大妈”队伍都没有新人的加入。“虽然我们没干多少大事,但还有人不理解,以为我们是拿着工资才这么干,但我们是真的在义务做这些事。现在大家身体不如从前,几个老伴腿还不好开始走不动路了,希望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丁奶奶说。

疫情期间,大妈们也时刻关注着国内疫情情况。大妈们表示,疫情期间和其他各地的志愿者相比,其实就不算啥了。而且,比起他们现在还能做些什么,他们更担心以后会不会有人来接班。郑萍萍也号召社区里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让虹山大妈的队伍注入新活力,让虹山大妈精神延续下去。(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夏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