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 > 文明评论

校园本应是美好净土,切莫让悲伤逆流成河

2021-09-16 10:11   来源: 昆明文明网

据@云南警方9月8日通报:网传的“建水女生被殴打”一事,16名参与者均已受到依法惩处:4名违法人员被行政处罚后依法转入专门学校就读;未满14周岁的12人予以训诫,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按校纪校规严肃处分;相关公职人员严肃问责。(9月8日观察者网)

校园,对大多数人而言是青春时期拼搏奋斗、播种希望的地方,它承载了人们太多的美好纯真。可不知从何时起,校园这片净土被“污染”了,校园霸凌事件频发,本应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开始变得自卑、怯懦,孤立无援,毫无反抗能力,对校园生活产生了恐惧。校园霸凌为什么如此常见?家庭教育缺失、法治意识匮乏、教育管理松懈、社会风气扭曲、法律法规不完善......都是将青少年一步步推入极端险境的恶因。我们要做的不是沉默,而是替受害者们发声,让大家重视这些“病根”并对症下药,尽可能全面的为青少年撑起保护伞,让校园霸凌的火苗被掐灭在摇篮里。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性”培养至关重要。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作为青少年教育环节的一把手,家风对孩子的三观会产生根本性塑造。一个成长在家长能权衡好工作与家庭,给予孩子充分陪伴和平等沟通,遇事耐心引导,没有极端暴力手段氛围的孩子,他的内心是有爱和温度的,三观也是趋于光明的;而一个成长在相反环境中的孩子,由于很多要素的先天缺失,势必会给孩子内心造成不同程度的阴影,长期累积的负能量会让孩子变得内心敏感,在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刺激下,孩子很容易失足酿成大祸。因此,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行动起来,以榜样精神正确培养青少年的为人处世、是非善恶等观念,使其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懂得自我约束、心存善念的“天使”,而非“恶魔”。

切莫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停留在口号层面。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周遭事物充满好奇心但缺乏判断力和自控力,所以青少年身边总会围绕着很多隐患: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经不住诱惑越过法律底线......因此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常常会出现“好奇心害死猫”现象。校园作为未成年人教育重镇,不能只注重应试而忽视了心理健康、道德法治教育,对于校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要拿出有效措施,不能听之任之,任凭校园霸凌事件滋生。教师要有智慧的进行教育,要善于听取孩子们的心声,关注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有效办法,帮助青少年脱困。青少年要有感恩和谦虚之心,珍惜受教育机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学会客观认知自己,掌握沟通技巧与他人有效交流;在心中要树立榜样,学习优秀品质和精神,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为目标,自信健康快乐成长。

社会歪风邪气要大力整顿,勿让毁三观之风将青少年引入歧途。在物质文明相对富足的当今,人类的追求已不在拘泥于原始生存本能,而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也变得越发浮躁,在青少年群体中受欢迎的游戏、明星、影视、娱乐场所等都带着“社会范”,青少年在心智不成熟阶段很容易受其影响形成盲目崇拜、炫耀攀比等心理,开始渴望“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甚至滋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欺凌他人的邪恶行为。因此,游戏不要渲染血腥暴力,要积极响应国家网络游戏防沉迷管理措施,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明星这类公众人物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要滥用公共平台传播腐败思想;影视节目要合理策划,做有深度、有意义、有价值的节目,避免恶俗低趣味,不能为了商业利益失去底线;娱乐场所要规范化管理,明确适龄范围。

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该深陷泥潭,哪怕生活在阴沟里,也要给他们仰望星空的机会。孩子可以无知无畏,但社会不能听之任之。面对校园霸凌,需要零容忍的态度,需要立法更加完善保护,更需要你、我、他所有人的一起努力。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愿学校真的是孩子拥有的乐园,我们保护得了少年,才能保护世界。(张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