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 > 文明评论

见证滇池鸟类生物多样性之美

2021-06-21 14:21   来源: 昆明文明网

首届环滇池观鸟节活动于6月19日在斗南湿地公园启幕。近百名来自社会各界的自然观察爱好者及热心市民,在8名专业观鸟向导的带领下,开展了公众观鸟科普活动,认识和观察湿地环境中的常见鸟类,科普观鸟与鸟类小知识,感受并见证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水鸟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非常灵敏和深刻地反映湿地环境的变迁。2008年,滇池启动了“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在滇池湖滨区域已建成环湖湿地5.4万亩,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为水鸟的栖息和繁衍创造了条件。

生态环境向好,滇池周边鸟类就会明显增加。目前,滇池周边共记录鸟类139种,其中水鸟种类达到58种。翠鸟、彩鹮、苍鹭、赤麻鸭、赤膀鸭、骨顶鸡、白鹭、白胸翡翠、赤嘴潜鸭、绿头鸭……这些就在滇池边。但从栖息环境来看,滇池水鸟生存环境仍然存在单一且破碎化、浅滩泥地减少及人为干扰明显等问题,开展滇池水鸟栖息地保护及修复工作非常有必要。这一次,通过观鸟的形式走近滇池,不仅可以真切地感受滇池的鸟类生物多样性之美,还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公众关心滇池,关爱自然,认识到保护滇池的重要性,并且自发加入到滇池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中来。

滇池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可以说,整个云南文化基本都是围绕滇池延展的。滇池湿地的恢复与建设,是滇池治理与保护的重要环节,随着滇池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湿地公园作为环滇池重要的景观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就是说,加强滇池湿地保护,让水清岸绿、鸟儿自由憩息,或许可以成为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昆明践行国家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

观鸟的确是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首届观鸟节的诞生则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现实路径。无独有偶,今年4月1日实施的《滇池湖滨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地方标准,为沿湖各区政府及各湿地管护单位提供了指导,填补了国内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指导技术方面的空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除对四类栖息地制定了不同修复标准外,地方标准还对观鸟设施的设置及水鸟栖息地日常巡查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比如,在水鸟栖息地外围的湿地体验区内的适当位置可修建观鸟亭、观鸟屋等设施。观鸟设施与水鸟栖息地间保持一定距离,高度控制在5米以内。观鸟设施要与周围环境和景观相融合,颜色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同时,结合湿地日常管护及不同水鸟栖息地的特点,开展每月不少于1次的水鸟栖息地巡查。巡查内容包括水鸟生存状况、栖息地环境变化、设施设备完好及人为干扰情况等。根据巡查结果,判断水鸟栖息地环境质量,适时开展清理维护工作。维持明水面、挺水植物群落面积及比例,及时清除浅滩区灌丛等。我们相信,有了公众的热情参与,有了专业的技术指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必定会在滇池湖滨不断上演。(伏立群)